LY∕T 3109-2019 油用牡丹种子园建设技术规程(林业)
ID: |
CB13C55109714606BDF78E46BA130E21 |
文件大小(MB): |
0.32 |
页数: |
11 |
文件格式: |
|
日期: |
2021-12-27 |
购买: |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 65.020,B 61,LY,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LY/T 3109—2019,油用牡丹种子园建设技术规程,Technical Regulations on Establishment of Seed Orchard for Oil Tree Peony,(发布稿),2019 - 10 - 23 发布 2020 - 04 - 01 实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发布,LY/T 3109—2019,I,前 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全国花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山东冠宇牡丹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甘肃中川牡,丹产业有限公司、山西潞安智华农林科技有限公司,本标准起草人:王雁、周琳、郑宝强、李奎、缪崑、张贵宾、赵潜龙、刘玉梅、冯国宝,LY/T 3109—2019,1,油用牡丹种子园建设技术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油用牡丹品种选择、种子园规划、种子园营建、幼苗管理、成苗管理、病虫害防治、,种实采收及处理、档案管理等的技术内容和要求,本标准适用于露地栽培的油用牡丹种子园建设和生产管理,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LY/T 2958-2018 油用牡丹栽培技术规程,LY/T 2280-2018 林木种苗生产经营档案,3 品种选择,3.1 品种选择标准,参见LY/T 2958-2018 油用牡丹栽培技术规程第4章条,具体要求为:植株高度80 cm以上,株形为开张型或半开张型,丰产期单株开花数量达10朵以上,每个聚合蓇葖果的果荚数达到5个以上,果荚长度6 cm以上,每个果荚内种子数量达到10粒以上,种子,千粒重大于280 g,种子含油率大于20%,3.2 推荐品种,凤丹(Paeonia ostii)系列、紫斑牡丹(P. rockii)系列油用牡丹良种,以及其它结实率较高的种或,品种,4 种子园规划,LY/T 3109—2019,2,4.1 园址选择,4.1.1 区域选择,在北纬26°至北纬46°范围内,选择在油用牡丹产区范围内或与油用牡丹产区生态环境相近的地区建,园;北纬26°附近地区海拔须高于300 m。交通方便,不易遭受病虫害侵染,4.1.2 立地条件,选择地势高燥、宽阔通风、向阳并有侧方遮阴的林地。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疏松肥沃,且未栽植,过牡丹或芍药、pH值6.5~8.0的壤土或沙壤土,4.1.3 外源花粉隔离,利用天然的田地、沟壑或人为设置1000 m~1500 m宽的花粉隔离带,4.2 规模要求,根据油用牡丹的生产实际,种子园建设规模应在10 hm2 以上,4.3 种子园的区划,4.3.1 种子生产区,将整个种子生产区划分为若干大区,大区下建立若干小区。因地制宜,在地势平缓地段可划分成正,方形或长方形;小区可根据坡向、坡位、山脊区划。大区之间设置道路或防火道间隔,宽度最少为5 m,以方便运输为宜。小区间可设置2 m宽左右的步道或板车道,以方便种子园施工人员和车辆通行,4.3.2 种子加工区,包括晒坪、脱粒净化场所、干燥塔、种子贮存库等。不超过园区总面积的2%,4.3.3 办公管理区,办公用房占地面积不超过园区总面积的1%。经济实用,布局合理,5 种子园营建,5.1 配置设计,LY/T 3109—2019,3,选用完全随机排列或随机区组排列的方式,尽量保证异花授粉,5.2 整地作畦,土壤深翻30 cm~40 cm,耙细整平,按行做成深沟高畦。畦面做成弧形,以利排水。畦间步道(兼,作排水沟)深、宽50cm左右,畦宽2.0 m~3.0 m。每亩施用150 kg~200 kg腐熟饼肥、40 kg~50 kg复合,肥为底肥,视土壤情况,可增施腐熟的厩肥1500 kg~2000 kg。同时施入土壤杀虫剂和杀菌剂,5.3 选种,参见LY/T 2958-2018 油用牡丹栽培技术规程的第6.1章条,5.4 种子处理,播种前用40℃~50℃的温水浸种1 d~2 d,或用常温水浸种3 d~4 d,每天换水1次。浸种后,将水,面漂浮的瘪粒去除。播种前,可使用杀菌剂(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拌种,5.5 播种时间、方式及播种量,按照LY/T 2958-2018 油用牡丹栽培技术规程第6章节执行,5.6 嫁接,采集当年萌蘖枝或一年生枝条作接穗,使用2年~3年生凤丹牡丹品种的实生砧木,采用切接或劈接,方法,于每年8月下旬至10月中旬,在地下5 cm~10 cm处地温处于20℃~15℃时进行,6 幼苗管理,按照LY/T 2958-2018 油用牡丹栽培技术规程的第8章节执行,7 成苗管理,修剪、田间管理和施肥等技术参照LY/T 2958-2018 油用牡丹栽培技术规程第9.1 章节中相关内容,执行,间苗要以增加产量为目的。已定植的苗木,5年以上树龄,凤丹牡丹以1200 株/667 m2~2000 株/667,m2为宜;紫斑牡丹以1200 株/667 m2左右为宜;随着树龄的增加,可二次间苗,株距0.5 m~0.6 m、行,距1.0 m~1.5 m为宜。在定植苗木时必须考虑应控制的栽植密度,LY/T 3109—2019,4,8 病虫害防治,8.1 常见病害,灰霉病、褐斑病、炭疽病、根腐病、茎腐病、白绢病、锈病、根结线虫病等,防治药剂及方法参照,附录A,8.2 常见虫害,吹绵蚧、蛴螬、中华锯花天牛等,防治药剂及方法参照附录B,9 种实采收及处理,9.1 采收,按照LY/……
……